開關電源簡析
1. 開關電源的定(ding)義:
輸入交流電壓(AC)經由整流濾波以后可獲得一高壓的直流電壓(DC=1.4AC),此電壓接入交換元件當做開關使用在20KHZ~100KHZ的(de)(de)高(gao)頻狀態。這(zhe)時直流(liu)高(gao)壓會被(bei)切(qie)割成高(gao)頻的(de)(de)方波信號,這(zhe)個方波信號經由功率隔離變壓器(qi),在二次側可以獲得事(shi)先所設(she)定(ding)的(de)(de)電壓值,然后再經由整流(liu)與濾波就可以獲得所需的(de)(de)直流(liu)輸出電壓。開關電源的(de)(de)方框(kuang)圖(tu)如(ru)下:
2.開關(guan)電源的分類:
開關電源按照輸入電壓與輸出電壓的類型可以分為四類,即DC-DC,AC-DC,DC-AC,AC-AC。其中DC-AC,AC-AC在實(shi)際應用中很少(shao)見到,本文(wen)敘述從略。
2.1 DC/DC變換 是將固定的直流電壓變換成可變的直流電壓,也稱為直流斬波。斬波器的工作方式有兩種,一是脈寬調制方式Ts不變,改變ton(通用),二是頻率調制方式,ton不變,改變Ts(易產生干擾)。其具體的電路由以下幾類:
(1) Buck電路――降壓斬波器,其輸出平均電壓Uo小于輸入電壓Ui,極性相同。
(2) Boost電路――升壓斬波器,其輸出平均電壓Uo大于輸入電壓Ui,極性相同。
(3) Buck-Boost電路――降壓或升壓斬波器,其輸出平均電壓Uo大于或小于輸入電壓Ui,極(ji)性相反(fan),電感傳(chuan)輸(shu)。
(4) Cuk電路――降壓或升壓斬波器,其輸出平均電壓Uo 大于或小于輸入電壓UI,極性相反,電容傳輸。
AC/DC變換是將交流變換為直流,其功率流向可以是雙向的,功率流由電源(yuan)流向負載的稱為“整流”,功率流由負載返回電源的稱為“有源逆變”。AC/DC變換器輸入為50/60Hz的交流電,因必須經整流、濾波,因此體積相對較大的濾波電容器是必不可少的,同時因遇到安全標準(如UL、CCEE等)及EMC指令的限制(如IEC、FCC、CSA),交流輸入側必須加EMC濾波及使用符合安全標準的元件,這樣就限制AC/DC電源體積的小型化,另外,由于內部的高頻、高壓、大電流(liu)開關動作,使得解決EMC電磁兼容問題難度加大,也就對內部高密度安裝電路設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,由于同樣的原因,高電壓、大電流開關使得電源工作消耗增大,限制了AC/DC變換器模(mo)塊(kuai)化(hua)的進程,因此(ci)必須采用電源系統優化(hua)設計方法才(cai)能使其工(gong)作效(xiao)率達到一定(ding)的滿意程度。
2.3 DC/AC變換;
3.常用的拓撲結構(gou):
3.1 單端反(fan)激變換器
其變壓器T1起隔離和傳遞儲存能量的作用,即在開(kai)關管Q開通時Np儲存能量,開關管Q關斷時Np向Ns釋放能量。在輸出端要加由電感器Lo和兩Co電容組成一個低通濾波器,變壓器初級需有Cr、Rr和Dr組成的RCD漏感尖峰吸收電路。輸出回路需有一個整流二(er)極管D1。由于其變壓器使用有氣隙的磁芯,故其銅損較大,變壓器溫相對較高。并且其輸出的紋波電壓比較大。但其優點就是電路結構簡單,適用于200W以下的電源且多(duo)路輸出交調特性相對(dui)較好(hao)。
3.2 雙管反激(ji)變換器
其變壓器T1起隔離和傳遞儲存能量的作用,即在開關管Q1、Q2開通時Np儲存能量,開關管Q1、Q2關斷時Np向Ns釋放能量,同時Np的漏感將通過D2、D3返回給輸入,可省去RCD漏感尖峰吸收電路。在輸出端要加由電感器Lo和兩Co電容組成一個低通濾波器。輸出回路需有一個整流二極管D1(最好使用恢復時間快的(de)整流管)。
a、在任何工作條件下,為使兩個調整管所承受的電壓不會超過Vs+Vd (Vs:輸入電壓;Vd:D2、D3的正向壓降,),D2、D3必(bi)須是快恢復(fu)管(當然用(yong)超快恢復(fu)管更好)。
b、在反激開始時,儲存在原邊Np的漏電感的能量會經D2、D3反饋回輸入,系統能(neng)量損失會小(xiao),效率高。
c、在與單端反激變換器相比,無需RCD吸收電路;功率器件可選擇較低的耐壓值;功率等級也會很大。
d、在輕載時,如果在“開通”周期儲存在變壓器的原邊繞組顯得過多的能量,那么在“關斷”周期會(hui)將過多的能量能量反饋(kui)到輸入(ru)。
3.3 單端正激變換器
其變壓器T1起隔離和變壓的作用,在輸出端要加一個電感器Lo(續流電感)起能量的儲存及傳遞作用,變壓器初級需有復位繞組Nr(此點上我對一些參考書籍存疑,當然有是最好,實際應用中考慮到變壓器腳位的問題)。在實際使用中,我也發現此繞組也用RCD吸收電路取代亦可,如果芯片的輔助電(dian)源用反激供給則也可削去調整管的部分峰值電壓(相當一部份復位繞組)。輸出回路需有一個整流二極管D1和一個續流二極管D2。由于(yu)其(qi)變壓器(qi)使(shi)用無氣隙的(de)磁芯,故(gu)其(qi)銅損較小,變壓器(qi)溫升較低(di)。并且其(qi)輸出的(de)紋波電壓較小。
3.4 雙管正激(ji)變換器
其變壓器T1起隔離和變壓的作用,在輸出端要加一個電感器Lo(續流電感)起能量的儲存及傳遞作用,變壓器初級無需再有復位繞組,因為D1、D2的導通限制了兩個調整管關斷時所承受的電壓。輸出回路需有一個整流二極管D3和一個續流二極管D4(其中D3、D4均最好選用恢復時間快的整流管)。輸出濾波電容Co應選擇低ESR(等效電阻)大容量,有(you)利(li)于降(jiang)低紋波電壓(當然(ran)這對于其它(ta)拓撲結構的也是這樣要求)。
a、 在任何工作條件下,為使兩個調整管所承受的電壓不會超過Vs+Vd (Vs:輸入電壓;Vd:D1、D2的正向壓降,),D1、D2必須是快恢復管
b、 在與單端正激變換器相比,無需復位電路,有利于簡化電路和變壓器設計;功率器件可選擇較低的耐壓值;功率等級也會很大,據我所知現在很多大功率等級的通信電源及電力操作電源(yuan)都選用了這種電路。
c、兩個調(diao)整(zheng)管工作狀態(tai)一致(zhi),同時(shi)處通(tong)態(tai)或斷態(tai)。我個人建議在大功率等(deng)級電源中選用此種電路,主(zhu)要是調(diao)整(zheng)管好選。
3.5 推挽(wan)式變換(huan)器
其變壓器T1起隔離和傳遞能量的作用。在開關管(guan)Q1開通時,變壓器T1的Np1繞組工作并耦合到付邊Ns1繞組,開關管Q關斷時Np向Ns釋放能量;反之亦然。在輸出端由續流電感器Lo和D1、D2付邊整流電路。開關管兩端應加一RC組成的開(kai)關管關斷時(shi)所產生的尖(jian)峰吸收(shou)電路。
a、在任何工作條件下,調整管都承受的兩倍的輸入電壓。所以此電路多用于大功率等級的DC/DC電源中,這樣才有利(li)于選材料。
b、兩個調整管都是相互交替打開的,所以兩組驅動波形相位差要大于180°(一般書上說差等于180°),因為要存在一定死區(qu)時間(jian)。
3.6 半(ban)橋(qiao)變換器(qi)
其變壓器T1起隔離和傳遞能量的作用。開關管Q1導通時,Np繞組上承受一半的輸入電壓,付邊繞組電壓使D1導通;反之亦然。輸出回路D1、D2、Lo、Co共同(tong)組成了(le)整流濾波電(dian)路(lu)。
此電路減小了原邊調整管的電壓應力,所以是目前比較成熟和常見的電路;如PC Power 70%以上、電子鎮流器60%都使用此電路。
3.7 全(quan)橋變換器
此電(dian)路多用于大功(gong)率等級電(dian)源中,目前(qian)國內(nei)許多研究機構(gou)都在此電(dian)路是做改造(zao),但對于多數的電(dian)源生產廠商來說(shuo)此電(dian)路成(cheng)(cheng)熟的產品市(shi)場占有率很(hen)低(di),自身設計投入開發成(cheng)(cheng)本會很(hen)高。